張煉專家
東化公司總經理、高級工程師張煉1967年畢業于中國石油大學(原北京石油學院),畢業后在錦州煉油廠從事煉油裝置 “一脫四注”的防腐設計和施工,成效顯著。1974年調入石油部管道局設計研究院,專業從事管道內外防腐材料的研制,防腐施工工藝及施工設備的研究。70年代原燃料化學工業部下達科研項目—“環氧煤瀝青防腐涂料”。該研究項目任命張煉為項目負責人,在他的領導下,將原高溶劑含量(>30%)的“環氧煤瀝青補口涂料”改進為少溶劑(8~12%)的厚漿型環氧煤瀝青涂料。
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,張煉進一步將有溶劑型的液體環氧涂料進行改進,并研制出無溶劑型液體環氧類涂料。涵蓋無溶劑環氧煤瀝青涂料、無溶劑8710液體環氧涂料和環氧陶瓷涂料等。
針對新型無溶劑液體涂料改進噴涂工藝和設備,并研制新型管道內噴涂機和外噴涂機。
為了提高防腐層的質量、提高施工效率、降低成本、減輕污染,使防腐施工達到國際的四“E”原則,即經濟(Economy)、效果(Efficiency)、生態(Ecology)、能源(Energy),為了提高防腐工程質量,減化現場施工,張煉將環氧煤瀝青防腐層預制工廠化,研制出環氧煤瀝青冷纏帶一貼即得,施工方便快捷,質量均衡,預計壽命可達60年以上。不賣涂料賣涂層,在施工中確保防腐層質量,遏制施工中偷工減料的情況,杜絕豆腐渣工程的產生。
為了使科研成果迅速推廣應用,張煉將這些產品均制定了標準和驗收規范,免費提供給設計、施工及業主單位,為了解決防腐材料、施工、驗收,為了幫助防腐界解決選材、使用、施工、驗收所出現的問題,張煉總工撰寫了數百篇報告和論文,為防腐界解決實際問題。三十年的辛勤工作,為防腐工程提供了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設備,并將這些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設備推廣到國內外,取得了優異的經濟效率。環氧陶瓷產品設備技術層用于國內重點工程,如廣州西江引水、遼西北供水、南水北調等大型工程,并出口到俄羅斯、印度、中東、東南亞、歐洲、南美洲等地區,受到外商的高度好評。張煉在1985年帶領東化公司員工承接了北京水源九廠供水工程,全程48公里,管徑2.2米,采用環氧煤瀝青防腐涂料,從涂料生產到施工,現已30余年防腐層仍完好如初。
1986年承接大港油田至發電廠供氣管道的防腐大修,將已失效的原石油瀝青防腐層鏟掉,現場噴砂除銹,涂敷環氧煤瀝青防腐層,2016年與大港油田人員共同現場開挖檢查防腐層,防腐層堅固、黑亮,無任何老化和損壞現象,預計在鹽堿海灘可再用30年。
東化公司在全國承建過大量管道、儲罐、鋼結構防腐工程和陰極保護工程,主要項目涉及:北京、天津、深圳、寧波的輸水管道防腐,哈爾濱、天津、福州、唐山的煤氣管道防腐,多處成品油庫防腐,首都機場四機位庫、深圳市民中心、錦西化工總廠電纜橋架等鋼結構防腐,亞運村污水處理廠設備防腐等工程,均獲得建設單位好評,稱“鐵甲”牌涂料“不是鐵甲,勝似鐵甲”。環氧陶瓷用于科威特大口徑輸水鑄鐵管內防腐,質優價廉,取代美國同類溶劑型環氧陶瓷(Ceramic Epoxy)。
張煉利用四十余年的防腐科研、生產、施工的經驗,了解中、外通用的標準、可依用的防腐材料、防腐技術標準、防腐等級、施工方法、驗收標準、設計規范、各種防腐層的經濟技術經驗,為設計、施工、驗收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依據,嚴把防腐工程的質量關,減少、消除豆腐渣工程,減少杜絕因防腐工程質量所造成的著火、爆炸、漏水、漏油、漏氣污染等事故。
張煉先生為了防腐事業奮斗一生,現在正在自籌建腐蝕防護博物館。該館征集、收藏、陳列和研究自然和人類實踐和實物,為從事防腐材料的學生、工程技術人員、管理干部提供知識、教育和參觀的文化教育場所,博物館形象地反映了人類歷史、科學技術、文化藝術等領域的風貌和變遷,是人們獲取知識、陶冶情操、提高修養的重要場所,有重要意義。